close
紀錄片《獵食者:J-Pop的秘密醜聞》(Predator: The Secret Scandal of J-Pop)由英國《BBC》記者到日本採訪,《BBC》記者採訪中提到「強尼喜多川性醜聞事件」日本民眾幾乎「不想提」、「死者為大」、「如果他真的犯了什麼罪,就不會受這麼多人支持」,幾乎大家都知道這個「都市傳說」,卻避談這件事。
撇除「喜多川性醜聞事件」,在普通的對話中,我依稀可以感覺到常常人在面對權威者的不合理對待時的自動噤聲處理。雖然可以明白對方的顧慮,但也許我也能理解《BBC》記者的感受,為什麼不能討論?為什麼這樣會變「合理」行為?並反思到關於社會風氣的影響、面對權威者做出不合理的事情時噤聲,以及我心中以為的公平正義,可能在有些人眼裡覺得「這又沒什麼」。(?!)
目錄 1.簡述紀錄片內容 1.1.強尼喜多川是誰? 1.2.強尼喜多川性醜聞事件 1.3.早在1999年就有週刊報導 1.4.為什麼大多數人知道卻不提 1.5.日本強姦罪的修法 2.反思 2.1.公平正義從來不是與生俱來的,就看這個環境的人怎麼經營 2.2.玫瑰少年葉永鋕事件 2.3.思... |
紀錄片連結在此
強尼喜多川(Johnny H. Kitagawa)出生於美國洛杉磯,2019年7月因腦動脈瘤破裂病逝於日本東京,享壽87歲,他在1962年建立了至今仍在日本娛樂圈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傑尼斯事務所」,曾一手打造許多知名男團,如近畿小子(KinKi Kids)、ARASHI(嵐)、瀧與翼、NEWS、KAT-TUN 、SMAP 等,成功讓亞洲掀起一股哈日風潮,在許多日本民眾的心中他就是「男子偶像團體之父」。
在《BBC》的紀錄片《獵食者:J-Pop的秘密醜聞》(Predator: The Secret Scandal of J-Pop)中,揭露喜多川被掩蓋近半世紀的性醜聞。許多約14、15歲的年輕男孩到傑尼斯公司旗下當練習生,當時是完全沒有性經驗的,受訪者(前傑尼斯練習生)表示社長(強尼喜多川)會在「宿舍」(喜多川住處)幫這些未成年男孩洗澡,用手撫摸他們全身及私密處,有的練習生被強迫口交。但因喜多川在演藝圈的地位崇高,且決定了這些練習生未來是否能成功出道的命運,多數人只能忍耐並勉強配合,而成名後的傑尼斯成員會覺得感謝喜多川的栽培,如果沒有喜多川給的機會,自己事業便不會成功。因此多數練習生彼此都知道喜多川的「特殊癖好」,但不會主動爆料,表示社長對自己有恩,且覺得喜多川是如家人一般的關愛大家。
男孩們彼此談到這些事情時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卻忍耐,表示「若不忍耐,之後就不會成功」。大部分練習生家裡環境並不好,成名是他們的夢想,有的練習生是父母將他推入火坑,在做這件事情時父母還在隔壁房間,成了性侵害的助手,父母希望小孩可以多吸引社長的注意,為了更多的機會。
關於喜多川用職權,藉「按摩」之名,行「性騷擾」之實,前小傑尼斯成員岡本(Kauan)表示自己15歲就遭到喜多川特殊關愛,深夜潛入房間對他按摩並口交,性侵次數約15-20次。岡本在記者會表示,自己很感謝喜多川帶領他進娛樂圈且盡心盡力的栽培,但也表示「喜多川當時這樣的行為對於15歲的我以及其他人來說都是很壞的行為」。
在1999年,日媒《周刊文春》曾刊登喜多川對旗下藝人不當性行為之報導,當時喜多川及其事務所控告《周刊文春》是不實報導,並以「毀謗罪」起訴《周刊文春》,2003年東京高等法院法官認定《周刊文春》對喜多川的相關報導大部分屬實。而在全案定讞後,喜多川到逝世前都還是事物所的社長,也沒有受到任何刑事審判。除了《周刊文春》揭露過性醜聞事件,其實也有前傑尼斯成員出版自傳指控喜多川性侵事件,但因未提出相關證據,且因喜多川在日本娛樂圈地位崇高,即使他2019年離世至今年,許多日媒仍未大肆報導此事。
「為了達成夢想,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在《BBC》報導的後半段,記者找到一位前小傑尼斯,這位前成員也是知道內幕消息的人,當記者問到「如果有這種機會(照喜多川的需求去做),保證你會成名,你會接受嗎?」他表示「我會接受」,片中記者表示他無法理解這樣的行為。
且因傑尼斯公司對日本媒體有強大影響力,媒體需要靠傑尼斯帶流量,若得罪社長而被封殺對日媒來說代價過高,因此日媒幾乎不太揭露這件事。
而日本民眾社會風氣也偏向不需去追究這件事,好像整個社會有一堵沈默的高牆,日本「不挑戰社會常規」的風氣,這使大多數人即使知道整件事的始末,也會去找理由合理化這件事,《BBC》記者表示社會沒有反思,也沒有意識到兒童需要保護。
五、日本強姦罪的修法
過去日本認為男性之間不會存在性騷擾,對於這類議題幾乎不太當一回事,「強姦罪」只適用在女性受害人,男性遭性侵並不能適用,而這正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直到2017年修法後才將「強姦罪」改為「強制性交罪」,受害者適用範圍從女性擴大至不論性別。
記得在去年我有一個深深的感觸,寫道:
「『公平正義從來不是與生俱來的,就看這個環境的人怎麼經營。』(而人有私心也是可以理解)
所以,所有的願景與期待將不是理所當然,將隱晦於心暗暗發光,一生也許所有的努力,只為實現這個自己維護數十年的心願。
就像那些一輩子到死之前只為了追求某種信仰,比如他們的自由、比如他們的正義、比如彌補他們以前的遺憾。」
(當時的心情感受擷取,無需評論)
回到本文一開始說的,我心中以為的公平正義,其實在有些人眼裡反而覺得「這沒什麼阿」!面對權威者做出不合理的事情時,為什麼這樣會變「合理」行為?
有人說
:「我先生常常打我,對啊,這沒什麼阿!夫妻就是床頭吵床尾合啊!」
(的確俗語是說床頭吵床尾合,但是如果常常造成你的身體傷害,難道妳不想要保護一下妳自己?)
:「醫師有時後很情緒化,不開心器械就直接丟過來,不過知道他的個性就好拉~這又不怎麼樣!」
(器械丟過來不會怎麼樣?那劃到你怎麼辦?難道身為人不是人人平等嗎?憑什麼他可以丟你?)
曾經不懂,面對權威者做出不合理的事情時,為什麼自動會變「合理」行為?原來他們真的認為沒什麼。
前一陣子和醫師聊天,談到關於霸凌議題在近幾年逐漸被重視,還有「玫瑰少年葉永鋕事件」,回溯當時的社會對於「同志議題」仍處於保守風氣,大家避而不談,氣質較陰柔的同學容易被欺負、被笑「娘娘腔」、甚至強行脫褲子「驗明正身」,連上廁所都要躲躲藏藏,直到憾事發生後事件被正視,經過一番努力,在 2002年教育部將「兩性平等教育法」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直到今日我們對同志議題的重視以及社會風氣的改變。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一切都是要「被看見」、「正視問題」、「討論」,才可能「改變」,而當「這又沒什麼」這句話一出,加上整個社會的氛圍,不要說是社會氛圍,一個團體(如公司、家庭、學校)的氛圍是怎麼樣?會影響整個事件的走向。
如果今天你也是同樣事件的受害者,當你想要為自己爭取權益、為自己捍衛平等的對待,而你的夥伴或是遭受同樣經歷的人覺得不想惹事、不想浪費心力、只想管好自己、不甘我的事等等因素,我雖可以理解。但若是一旁漠視,甚至害怕權威而捏造事實時,如此,想達成心中願景將是一條漫長的路。
大家怎麼想呢?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